iPhone & iOS 使用体验

震惊,曾经的果黑竟然换了 iPhone 13。

梦幻联动:KBlack 写的《瞎扯淡:iPhone 13 + iOS 两月评》

原因

  • 上一台手机烂了(屏幕最左侧有一条 1mm 宽的亮条,在夜间使用时尤其令人不适)。
  • 下一台笔记本电脑很可能会买 MacBook,而 iPhone 和 MacBook 之间联动比较好,可以享受 Apple 生态的好处。(至于为何下一台电脑要选 Mac,当然是因为 Windows 阵营太垃圾了,我手上这台 XPS 9300 续航拉胯,性能也被吊打。)
  • 最近的骁龙(火龙)众所周知地不大行。
  • K 也换 iPhone 了。
  • 年纪大了,懒得折腾了。

缺点

  • 输入法:
    • 句号或者逗号需要点两下(或者划动,句号还可以双击空格)才能输入,简直反人类。它也成功改掉了我打。。。的习惯(不过在 PC 上还是可以打)。
    • 微信聊天框的输入时只有发送键没有换行键。不过呢,微信也很贴心地考虑到了你打换行的需求,可以长按输入框,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换行。这太令人绝望了,这也不是能通过换输入法能解决的,因为微信选择了错误的输入控件,当然微信不觉得这有问题就是了。(注:这点骂的是微信,和苹果无关。)这也对我使用微信的习惯有很大影响,以前我是尽量一条消息把想说的写完,现在就分很多条发了。
    • 静音下没有触控反馈(也就是按键时有轻微震动),也无法开启。
    • Gboard 有逗号但没有句号,静音下可以有触控反馈,但是无法去掉 emoji 按钮(安卓上是有这个选项的)。
  • 没有一键关闭后台应用的按钮。当然我是不可能一个一个往上划的,所以只能让 iOS 来决定后台的去留了。还有个与之相关的小问题,iOS 不支持把后台应用强制常驻。不过这两个倒不是什么问题,因为我感觉 iOS 的后台还是挺智能的。
  • 没有指纹只有 Face ID。不得不承认,多数时候 Face ID 比指纹便捷,但是我每天差不多会因为 Face ID 失败而用六位数字 PIN 解锁两次,尤其是半夜。相比之下我还是希望 Facd ID 和指纹同时存在,毕竟屏下指纹技术已经很成熟了。
  • 不能自由安排桌面上 App 的位置。有时删除一个应用后,所有 App 的位置都往前移动了一格,导致与已经熟悉的 App 位置不再一致。此外我倾向于把 App 优先放在底部,因为更加容易按到。
  • 刘海太愚蠢了,导致我不下拉状态栏就不知道有没有新消息。
  • 没有全局返回键(这点可以参考 KBlack 的博客),返回可能是下划,也可能是右划,也可能是按左上角的 cancel。与之对应的,安卓直接用手势可以返回。
  • 一切浏览器都是 Safari 套壳。而且 iOS 上的 Chrome 完全长得不像是 Chrome,怪。
  • 长按 App 图标无法进入设置(隐私设置,通知设置之类的),导致我要调 App 设置时得进入设置应用,然后要么搜索,要么一路往下拉。
  • lightning 接口。充电速度慢(但已经不是 5V1A 了,感谢果子)。
  • 换铃声极其麻烦,而且有长度限制。
  • 闹钟只能按设置成当天(明天)或者一周中的某几天,而不能选择日历上特定的某天。
  • 不支持 NFC 模拟门禁卡。

优点

  • 权限管理很强,很令人放心。
  • 真正的备份(指应用数据也能备份)。相比之下 Google 的备份简直就是一个笑话,对于 Android 用户,我推荐 root 后使用 swift backup 备份。
  • 扬声器素质高,比我之前用过的几个手机都好。
  • Siri suggestions 时不时会给我惊喜,也算是在手机上直接感受到了 AI 带来的益处。
  • 不搞曲面屏。
  • 输入法长按空格可以移动光标。
  • 自带相机就足够好用。

曾经的 iOS 用户

  • 我在初中的时候有个 iPad 2,也算是 iOS 早期用户了(大概)。我还有过一个 .me 结尾的 iCloud 邮箱,可惜现在已经找不回来了。
  • 现在的 iOS 已经比那个时候开放许多了,比如支持安装第三方输入法,支持安装浏览器插件,支持应用定义 widget,自带名为 Files 的 App(虽然和想象中的不大一样)。不过不允许 sideload 这一点依旧“不忘初心”。
  • 曾经如招牌一般的滑动解锁已经成为时代的眼泪了。

总结

如果能接受 Apple 带来的溢价的话,我还是推荐从安卓转到苹果阵营的,尤其是在国内流氓软件横行的当下。